爷爷的膝盖比天气预报还准。每当阴雨将至,他的关节便先得了消息,隐隐作痛起来。他总是一边揉着膝盖,一边望着窗外说:“要变天了。”果然,不出半日,雨点便噼里啪啦地砸下来。起初我不信,后来次数多了,由不得我不信。
其实我们的身体,原是一具精密的仪器。我们的祖辈能从骨头的疼痛预知风雨,能从舌苔的变化察觉病兆,能从指甲的色泽判断健康。现代人却渐渐荒废了这种能力,把感知外界的职责全盘托付给手机。温度、湿度、风向、雨量,皆由那块发亮的屏幕告知,连自己身体的讯号也置若罔闻。关节的疼痛被药片压制,皮肤的干痒用乳液敷衍,种种不适,只求速速消除,却不愿深究其因。
前些日子,我的手腕忽然酸痛起来,起初我不以为然,后来竟连笔也握不稳了。去看医生,说是长期用电脑所致,这才想起,身体早已发出警告,是我充耳不闻。科技带来了便利,精确的天气预报能让人提前备伞,医疗设备能查出肉眼看不见的病灶。但过度依赖外物,是否也让我们失去了某种能力?就像长期使用计算器的人,心算能力必然退化。我们获得了数据,却遗失了感觉;掌握了信息,却荒废了判断。
我认识一位老渔民,他能从海水的颜色、风的气味判断鱼群的动向。他说现在的人开着探鱼器出海,却常常空手而归。仪器显示哪里有鱼,他们就往哪里去,结果鱼群早被惊散了。而他靠的是几十年积累的感知,知道何时该静候,何时该收网。
身体的智慧,是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。我们的身体,记载着与自然相处的密码,只是现代人习惯了快读,再也静不下心来细细品味那些细微的变化。我们嘲笑那些“土办法”不科学,却忘了科学本身正是从观察自然开始的。古人观天象而定农时,察物候而作安排,这种与自然同步的生活智慧,难道不值得珍视?
现在每当我关节酸痛,不再急于吞止痛药。我会停下来想一想:是天气要变,还是我太过劳累?是身体在抗议,还是心灵在呼救?
袁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