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一年2箱油的车,有大把,每次过节堵车的根源,该不该推沟里?
从小玩到大的同村弟弟,2016年买的别克英朗,到今年,跑了不到2万公里。
大伯隔三差五地开出来,停在家门口,打着火让发动机转2小时,不为别的,只怕车放坏。
同村的人笑话他们爷俩:心真细(抠门),有车去哪都不舍开,放家里生锈。
他们爷俩听到挖苦的话,都笑笑:没事,偶尔打着火,发动机转转就行,别人都有,咱也得有。
上次回家过年看他家的车,确实很多地方,都生锈了,车的发动机声音也不好听。
很多车不是开坏的,而是放坏的。
他们家是村上买车比较早的,是为了给弟弟找老婆用的,在我们那家里有车讨老婆更容易,于是买了一个大红色的车。
还别说,买车的第二年,弟弟就与一个相亲对象对上了眼,车就有了用武之地。
不要想歪,有车带对象买衣服、给岳丈家送礼方便得很,那一年这台别克英朗可算出了力,跑了5000多公里。
弟弟每年过年回家,开一开,带老婆孩子周边转一下,送礼给岳丈,每年磨合一回。
他家的车,跟着他算是享福了。
但每月的车贷、每年的保险费,需要按时交的,大伯算了一下,每年保险费比油费还高。
当时15万落地,妥妥成了他们家的福星,帮他娶了媳妇,也妥妥地成了一个农村家庭的负担。
02
有次听我叔说,他们厂子里,宿舍两旁,停满了车,每台车都是一样的,盖着车衣,有些车被草都淹没了,草长得比车还高,就一直没动过车。
他们在厂里上班,一般是两班倒,每周休息一天他舍得开自己的速腾出去玩,每次车里塞得满满当当,每个人都有车也不愿意开,游玩也要蹭别人的车去。
他车买了4年,行驶了将近8万公里,不算账不知道,一算账,头都大了。每个月油费1500块,每年保险3500块,高速费,游玩的停车费,一年下来大概需要25000块。
原先每年至少能存5万块钱,自从有了车,他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,晚上下班附近撸个串,休息时周边玩耍,一年下来钱存不到了。
车是消费品,一旦出了4S店,车价打八折,开个几年车价折一半。
虽然车贷3年,每个月2000-3000块看不到,但每月实打实的一笔硬性开支,意味着这三年每月必须预留出这笔钱供银行扣的。
终究是攀比心理害了我们这一代。现在家家户户至少有一台车,拉动了内需不错,但也给大部分打工人添了累赘。
其实不止普通打工人这样,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白领金领们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,有车开的少(限号)、车位少停车难、停车贵、私家车位贵,最大的问题就是堵车。
在一线城市工作,开车通勤没有比地铁方便,早晨,坐地铁的同事已经悠闲地坐工位上喝咖啡,开车的同事还在争分夺秒的抢在红灯前过线,开车通勤迟到是常有的事。
之前看到网友,拍北京的街边,小区里,停车位一空难求,那停车靠墙边,真的叫严丝合缝不夸张,有些车主,直接从天窗爬出来。
不是说不买车,而是要理性消费和感性消费要捋清楚,理性地分析自己的用车频率、用车时长、开车对自己的经济性和方便性,如果真的需要,那就买,车贷不像房贷,三年咬咬牙就过去了。
如果以感性消费为主,认为大家都有了,过年回家有面子,攀比心和从众心在作祟的朋友,劝告你稍微冷静一下,毕竟车这东西没多少面子可以为你挣。
不要让面子占据你的大脑,毕竟现在网约车随处可以打得到,即使在小县城。
评论列表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