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上一直有两套规则,一套在明,一套在暗

《城南旧事》

【中国】林海音  著

从小,我们就被教育:做人要诚实守信,努力一定会有回报。

这几乎就像做试卷,答案是什么就是什么,分分明明。

但是,当你出入社会,会很残酷地发现,很多努力,却比不上有人的投机取巧,推杯换盏。

似乎,我们每个人都同时生活在两个并行的世界。

一个在台前,光鲜、正义,履行着教科书般的规则。

另一个在幕后,沉默不语,但被另一套关乎人性、关系与潜台词的逻辑在真正主宰。

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要上的扎心一课。

说到这里,你还分得清好人和坏人吗?

你认为什么是好事,什么又算坏事呢?

在《城南旧事》中,7岁的英子用稚嫩天真的声音答到:

“我分不清海和天,我也分不清什么是好人,什么是坏人。”

台湾当代作家林海音,借由一个未谙世事的儿童视角,道出了很多成年人不愿意承认的真相:

这世上的人和事,鲜少有绝对的是非黑白,大多是处在黑白之间,深浅不一的灰色地带。

01

什么是好事,什么是坏事

英子6岁的时候,全家从遥远的台湾,搬到了北京的城南。

在这里,她认识了住在井窝子旁的好朋友妞儿。

妞儿性格温和,英子很喜欢她,两人一得空就聚在一起玩。

有一次,英子一连几天不见妞儿,有些着急,便跑到井窝子旁等她,好不容易等到了,妞儿却连忙示意她走开。

英子很不解。

直到第二天,妞儿才闷闷不乐地来到英子家,解释原由。

原来,妞儿并不是父母亲生的孩子,为了让她唱戏赚钱,父亲天天逼着她吊嗓子,不许她玩,否则就打她。

每次来英子家玩,她都是趁父亲不在家,偷偷溜出来的。

有一天,她又挨了打,半边脸都被打肿了。

她拿了两件衣服,偷偷把衣服藏在英子家,恨恨发誓,一定要找到亲生父母。

妞儿的话,不禁让英子想起了另一个朋友——秀贞。

秀贞是个疯子,旁人见了都避之不及,可英子不仅和她交了朋友,还听了她许多故事。

秀贞说,自己也有一个同英子一般大的孩子,名叫小桂子。

她再三叮嘱英子,如果遇到小桂子,一定要带她回家,并提示说,小桂子的脖子后头有块指头大的青记。

英子无意中得知,小桂子是被人丢到了齐化门城根底下,而妞儿也提到,自己是在齐化门被捡的。

想到这,她赶紧扒拉妞儿的衣服,果然脖子后也有一块青记。

原来,妞儿就是小桂子。

于是,通过英子牵线搭桥,妞儿终于见到了亲生母亲。

可还没等妞儿缓过神来,就被兴奋的秀贞,连夜拉着她去找亲生父亲。

最终,黑暗中,刚相认的母女双双倒在了铁轨下。

妞儿的故事让人惋惜,她心心念念要找到亲生母亲,可还没来得及享受母爱,就失去了性命。

所以,这对妞儿来说,到底算好事,还是坏事?

《鹏鸟赋》中说:

“祸福相依,忧喜聚门兮,吉凶同域。”

福与祸、忧与喜、吉与凶,大多是互相依存,界限模糊的。

不要仅凭一时的结果对事情下定论,也别因一时的处境定义整个人生。

遭遇逆境时不要灰心,遇到顺境也切记别太得意忘形。

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,用清醒的态度面对世事变化,才能从容地穿越风风雨雨。

02

什么是好人,什么又是坏人

自从英子帮妞儿找到亲生母亲,两人却意外离世后,英子就大病了一场。

家人认为那地方不祥,便搬了新家。

新家的外面有一片圆场地,英子经常在那儿看小伙伴们踢球。

一天,球被踢进了对面的空地,那里长满了高高的杂草。

英子进去捡球,意外撞见一位嘴唇敦厚,有着老实人相的叔叔。

叔叔很亲切地和英子聊天,说自己是个好人,还很真诚地分享自己的故事。

他说,自己小时候贪玩,书没念好。

但自己有个弟弟,非常优秀,年年考第一,还说将来要漂洋过海去念书。

可他哪儿供得起呀,家里还有一个瞎眼的娘,三个人连饭都吃不饱呢。

他嘱咐英子,一定要好好读书,将来也考第一名。

两人聊得很投缘,甚至还约定,将来一起去看海。

可没多久,英子就见到他被警察抓了起来。

这个嘴唇厚厚敦敦,说话和和气气的叔叔,竟然是大家痛恨的盗贼。

英国哲学家洛克说:

人心中的正义和不义,善良与邪恶,是紧密地混合在一起的。

没有绝对的好人,也不存在绝对的坏人,每个人或多或少,都有阴暗、不为人知的一面,也有光明、良知的一面。

不轻易给他人下定论,对他人多一份理解和包容,这世上就会多一丝温暖。

也不要对自己太过苛刻,允许自己并非尽善尽美,允许自己也有阴暗面。

重要的是,要始终守住底线,努力向善,便是生而为人最好的模样。

03

人生并不是非黑即白,而是一道精致的灰

有一天,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——兰姨娘。

兰姨娘本是大户人家的姨太太,但她不愿意再在深宅中斗智斗勇,磋磨自己的青春,便毅然离开了夫家。

英子的父亲和她交好,便留她住了下来。

兰姨娘生得漂亮,打扮也很洋气,说话更是温温柔柔的。

英子非常喜欢她,巴不得她能留下来,在家里长住呢。

直到一天,英子无意间撞见,父亲抓着兰姨娘的手,直夸这手有福气。

英子虽然不懂大人的事,但是这让她莫名地想到母亲,并为她难过。

而漂亮温柔的兰姨娘,看上去也没那么招人喜欢了。

除了兰姨娘,家里还来了一个不招英子喜欢的德先叔。

德先叔是父亲的挚友,隔段时间就来家里,但他只跟父亲畅谈,从不理睬英子,英子因此不喜欢他。

看到德先叔叔,英子有了主意。

她趁着七月十五逛花灯,暗中撮合德先叔和兰姨娘一起逛街。

而他们果然也让英子失望,很快就熟络起来,还悄悄谈起了恋爱。

英子很开心,还专门跑到母亲面前邀功。

再后来,德先叔要离开北京,也一并把兰姨娘带走了。

英子舍不得,她有些难过,但又忍不住暗暗开心,因为再也不用担心母亲难过了。

古人有句老话:“贤人争罪,愚人争理。”

说的是,愚人执着于是非对错,不停消耗自己;而有智慧的人,懂得超越对错,专注于让事情变得更好。

人生并不是非黑即白,而是一道精致的灰。

对于父亲,他表面上处于明规则,践行着仁义道德;实际上,却又含着旧式文人对待情感问题的复杂心态。

兰姨娘,她不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贞洁烈女,可也不是伤风败俗的象征。

她是一个在时代夹缝中,寻求生路的复杂的人。

说不清,道不明。

学会像英子那样,放下评判,巧妙地将一件“坏事”变成最好的样子。

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智慧。

写在最后

《城南旧事》之所以深刻,就在于它通过孩童清澈的眼睛,道出了成人世界里的规则。

用简单黑白来界定人性与情感,是不全面的。

老子说:“知其雄,守其雌。”

很多人和事,不必较真,不必执着。

理解他人的不完美,接纳事情的不确定性。

我们应以包容成熟的心,看待身边的纷繁人事。

让自己拥有更开阔的视角、更平和的心态。

 文|沈月溪

  • 评论列表 (0)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