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别轻易离职,现在能按时发工资的单位,已经是凤毛麟角了。”
这句话,最近在社交平台上频频出现。
听上去有点吓人,但仔细一想又很真实。
我们总是抱怨觉得工作很苦,领导很烦,工资太低。但放眼望去,那些“你不想去”的公司,很多连工资都发不起了。而你现在这个嫌弃的岗位,却每月准点到账,五险一金照常缴,甚至还年年调薪,多少人想跳尽量。
这个时代,稳定其实是最大的不稳定,而能稳定发薪,已是稀缺红利。
很多人还没意识到,经济在用一种温和但坚决的方式劝退一批人,而留下来的,不是最有能力的,而是最有准备的。
01-发工资,是公司最大的成本,也是底线
很多人觉得,公司不给你涨薪就是在剥削。
但我看来越来越多的企业,连最基本的生存都难以维持。原材料涨价、客户流失、成本攀升、回款困难……
别说公司,就连楼下的发廊一年换三个老板,活得好的公司越来越少,撑得住的老板越来越焦虑。
当一家公司还能每月准点发工资,其实已经在向你释放一个信号:我们还能活下去,我们还没放弃。
所以,不要小看你这份按时到账的工资。在寒气未消的市场里,它代表着一份可依靠的秩序和一块可以起跳的平台。
02-有工作可做,本身就是一种时代红利
前阵子看到一个视频,一位35岁的中年男人拿着简历排队应聘,岗位是销售,底薪不到三千。
他穿得整整齐齐,讲得彬彬有礼,但HR只是说了句“我们优先考虑年轻人”,他就默默转身了。
曾经只要你肯干,总能找到工作的年代,已经过去了。
现在的就业市场,越来越像一场筛选残酷的淘汰赛。
不能频繁换工作,老板觉得你不稳定。不能gap太久,觉得你脱离了职场没法胜任。你不想加班,老板立马可以换性价比更低的牛马。也不是不能换工作,我认为是不能没有计划地裸辞。
只要你还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人,其实已经赢在起跑线。
如果你还有工作,千万不要被短暂的“厌班情绪”冲昏头脑。在风暴来临前,先稳住自己的船,再想怎么去换更大的海。
03-先攒钱,有底气才有选择权
在经济不确定的时候,最怕的不是没赚到钱,而是没留下钱。
很多人一边吐槽工资低,一边不改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。月月清零,年年白忙。等到哪天真想换赛道、学技能、做副业时,才发现自己连一笔自由启动资金都没有。
所以别急着离职去“寻找理想”,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撑未来半年甚至一年的生活?
有没有任何一项技能,可以不靠公司也养活自己?
赚钱的第一步,不是跳槽,而是存钱。
只有有积蓄,才有选择。只有有余粮,才有底气。
04-先打造副业的第二曲线
如果你对现在的工作确实提不起兴趣,又一时看不到升职空间,那不妨换个思路——把主业当备胎,把副业当人生主线。
你可以尽可能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学习做副业,比如写作、做短视频、做私域卖课、做咨询、学剪辑……
副业的意义,不是说短期补贴家用,而是长期打开认知和资源的口子。
也许它可能不会立刻让你暴富,但它会悄悄地,在某天替你兜住生活的底。
不要轻信裸辞也能搞钱的故事,那背后往往藏着你看不到的积累。
副业的第二曲线,不是为了替代工作,而是为了让你在不得不离职时,还有退路。
05 提高个人抗风险能力,才是最大的安全感
真正的安全感,从来不是公司不会倒,而是公司倒了我也能活。
你不需要有惊人的运气,但要有一点基本的认知储备和抗风险能力。
可以没背景、没人脉、没资源,但你不能没准备。
哪怕是每月固定攒下一千元,哪怕是每天多看一本书、多学一项技能,它们都在为你的人生构建护城河。
风平浪静时不动声色,风浪来了也能踩稳船板,这才是真正的安全感。
写在最后:
《穷查理宝典》里有一句话:“多数人并非输在不够聪明,而是输在没有长期主义。”
现在这个阶段,不是炫耀财富的时候,而是默默蓄力的时候。
你要用现在这份稳定,撬动未来更多的不确定性。你要用这份看似平庸的工作,积累通往更大舞台的能量。
别着急发光,先学会发热。别急着逃离,而是先扎根。
当你能用主业养活生活,用副业打开世界,拥有选择而不是被选择时,你就已经走在时代的前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