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庆假期聚会时,有个做电商的朋友和我诉苦,说自己花钱找工厂做产品,租仓库、买流量、运营,又累又花钱,结果不如他一个做知识付费的朋友赚得多。
他沮丧地说:“现在的消费者到底在消费什么?”
我能理解这种“明明自己付出的多、更辛苦,却不如别人赚钱”的心理。
但商业世界就是如此残酷。如果你只是卖产品,而不是看到“人心”背后的需求,没看到产品只是人心、欲望需求的载体,就难以找到真正的战场。
所以赚钱的本质:是把东西卖给需要的人,更是让不需要的人也觉得非买不可。
举个例子:
我家楼下有两家早餐店。第一家老板娘手脚麻利,但总是板着脸;第二家阿姨动作慢些,却记得每个熟客的口味。某个熟客爱吃脆油条,她总会多炸一分钟;谁要送孩子上学,她会提前把豆浆装好晾着。
你说这是卖早餐这份需求,还是在卖邻里邻居一种“被记得”、“被重视”的感觉?
所以,从人性里找到财富的密码,是我们赚钱的必修课!
怎么训练这种“识别人心”的能力呢?
别和人性较劲,要顺着它设计你的生意!
如果你还在抱怨消费者不识货,建议你醒醒:
人性从来不会错,错的是你不懂它。
普通人觉醒变成高手那一刻,就是明白了“与其执着于改变别人,不如顺应人性。”
认识一个做美甲的小姑娘,技术不错,但生意一直平平。后来她做了个简单的改变:在每个美甲位前放个小屏幕,循环播放当季最新款式。就这一个动作,让她的客单价直接翻倍。
为什么?因为人性就是“眼见为实”。看着屏幕上精致的款式,顾客就会想:“这个我也要,那个也不错”。她不过是把顾客心里的“想要”具象化了。
而小姑娘平时也只是多拍了些款式,网上找了更多图片。
记住:人性就像水流,你只能疏导,不能堵截。顺之者昌,逆之者亡,不是么?
把痛点变成爽点,让顾客欲罢不能
能成为爆款的产品,都隐藏着一个“转换”:解决痛点只是及格线,创造爽点才能带来溢价。
什么叫爽点?就是超出预期的满足感。
就像拉布布,它不仅是个毛绒玩具,更是大家带出去“有面子”、发朋友圈带来“流量”的社交产品。一定程度上,它卖的是“虚荣感”。
当你服务的客群多了,就会发现:顾客要的往往不是便宜,而是占便宜的感觉;不是产品本身,而是产品“能让我有面子”。
就像直播带货,为什么能让人疯狂下单?因为主播把购物变成了一场狂欢。限时、限量、限价,把人性里的紧迫感、从众心理、占有欲全都调动了起来。
若只是“理性消费”,很多人大概率不会消费。为情绪买单,比物质需求本身更具爆发力。
要以信任为杠杆,撬动终身价值
这个认知最值钱,也是很多人做生意始终做不大的原因。
具体怎么做?
比如我一个持续创业的朋友,不论她成功还是失败,每次都有顾客愿意为她买单!她的顾客买的不是她的产品,而是对她的喜欢和信任:
觉得她做的东西,都是好的!
而她的诀窍在于:“我在乎你的感受,胜过在乎你的钱包。”是在用心做事,产品和服务的细节,让顾客觉得被照顾到。
所以,信任就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。建立了信任,交易就是水到渠成。
聪明人计算交易,不是「利润率x交易量」,而是「信任x客户信任度x时间」。
把自己变成镜子,照见顾客的“理想自我”
最高级的经营人性,是让顾客通过你的产品,“遇见更好的自己。”
比如奢侈品,女人们喜欢买包,男人喜欢买车,奢侈品的本质是证明拥有它的人:你就是最好的自己!
比如我的健身教练就很绝,她的方法很简单:
每次学员来上课,他都会拍下他们最投入、最有成就感的瞬间。每次,她都会把学员展现出最好的那一面,照片发给学员。并对学员做了点评。
真的,你很难做到不去发朋友圈!
因为学员积极发朋友圈,能量感召到了别人,又给教练带来了新会员。
所以真正的营销高手都不只是做商品和服务,他们深谙人性,明白产品和服务只是客户“自我实现”的方式和道具。
人们买的从来不是产品和服务的“外在”,而是产品背后的可能性:化妆品是变美的希望;课程的背后是成长的捷径;保健品是健康的保障。
所以,你要做的不是推销产品,而是帮助顾客实现他们想要的转变。懂了吗?
最后想对你说
客户就是活生生的人,而不是消费数据。去了解他们的生活、他们的烦恼、他们的梦想。
然后在你每一个交易环节,都问自己一个问题:这个设计,是方便了我,还是愉悦了客户?(很多人只惦记着自己的利益去催单,而非激活客户的愉悦感)
告诉你一个小诀窍:你永远要比客户期待的多做一点点。这一点点,就是你在他们心里种下的种子。也是决定Ta以后只找你不找别人,只把朋友介绍给你的核心。
最后记住:经营人性,本质上是在经营希望。
芳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