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假期最火的,就是景德镇的“鸡排哥”。
今天最新消息,他计划10月8日开始休息,看得出泼天的流量让他累得够呛。
但实际上,早在他全网爆火前,今年9月23日,钱哥就和大家聊过这门生意了。
当时钱哥刷新闻,看到这么一个视频,说的是“景德镇鸡排主理人火了”。
在视频中,他一边忙碌制作鸡排,一边在嘴里碎碎念着和顾客交流,颇为有趣,还被网友调侃“老板返老还童忙成孙子”。
钱哥觉得有趣,就又搜了一下他的故事,发现他的成功还挺简单的:放学时段绝不接散客,学生价比路人低一元,装鸡排的塑料袋必须敞开。
就靠这“三板斧”,这位“鸡排主理人”就比其他同行有了自身的特色和品牌,也吸引到了更多好奇而来的顾客。
钱哥今天就和大家聊聊,摆摊卖炸鸡排这门生意。
01
没人能拒绝炸鸡排
炸鸡排作为街头小吃中的“常青树”,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。从放学学生到年轻白领,从散步老人到逛街的年轻人,不同年龄层的顾客都被其香气和口感所吸引。
由于入行门槛低,成功的鸡排摊主往往要通过差异化产品脱颖而出:精选鸡肉、秘制调料腌制数小时、裹上现磨面包糠、在滚油中炸至外皮酥脆金黄,再搭配特制酱料等。
总之,要么口感,要么服务,总之要比同行更有特色和“记忆点”。
02
如何做出特色?
你可能会问,如何做出特色呢?钱哥带大家先看看“鸡排主理人”是怎么做的。
1. 专注学生时段:做减法反而创造更大价值
每天下午4-6点,当其他小吃摊主拼命招揽每一个路过顾客时,这位鸡排主理人却主动“拒绝”成人散客,专心服务学生群体。这看似在放弃生意,实则暗含精准定位的智慧。
学生放学时段人流量集中且固定,专注服务这一群体可以大幅提升出餐效率。据统计,他在高峰时段每小时能服务60-70名学生顾客,而同时段兼顾各类顾客的竞争对手最多只能服务30-40人。
2. 学生专属定价:一元之差撬动顾客忠诚度
“学生价比路人低一元”的策略,看似让每个鸡排少赚了一元,实则带来了超乎想象的复购率。
学生们每天都会经过摊位,这一元的优惠让他们感受到了被特别关照的温暖,从而形成了持续的消费习惯。更有趣的是,陪同的家长也会顺便购买,而成人仍按原价收费,整体利润率并未受到影响。
3. 塑料袋永远敞开:小细节决定体验感
“装鸡排的塑料袋必须敞开”这一细节,解决了街头小吃的一大痛点——蒸汽导致食物变软。敞开塑料袋让热气散发,保持了鸡排外皮的酥脆口感。
这个小举动还产生了额外好处:酥脆的鸡排拿在手里明显,香气四溢,成了移动的活广告,吸引更多路人前来购买。
03
能赚多少钱?
基于业内数据和可比案例,咱们来算算一位炸鸡排摊主的收益账:
1.卖了多少钱?
日均销量:学生时段(2小时)约售出120份,其余时间(4小时)约售出80份,总计约200份/天。
定价策略:学生价5元/份,成人价6元/份,综合均价约5.5元/份。
日营业额:200份 × 5.5元 = 1100元
月营业额:1100元 × 30天 = 33000元
2.成本多少?
月食材成本(预估鸡排售价的40%):13200元
月燃料费:500元
月包装材料:200元
3.月净利润:33000- 13200-500-200= 19100元。
这还不包括他在短视频平台获得关注后可能带来的额外收益。同时,如果能提高客单价,比如搭售一些饮料,搞个鸡排套餐之类的,还能赚得更多。
04
实操要注意哪些事情?
如果你也被这个案例启发,考虑尝试炸鸡排摆摊创业,可以参考这些实用建议:
1. 选址优于一切
学校周边>商业街区>社区入口>公园广场。优先选择有稳定人流且具备消费习惯的地点,小学和中学周边通常是黄金位置。
2. 口味是根本基础
创新服务模式固然重要,但产品口味才是根本。建议先掌握扎实的炸制技术和腌制方法,至少试吃超过10家竞争对手的产品,找到自己的口味差异化点。
3. 逐步建立自己的特色
不需要一开始就追求多么独特的创新,可以从一个小特点开始:比如特制一款酱料,设计一种有趣的包装,或者创造一句有辨识度的口号,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。
总之,景德镇“鸡排主理人”的走红看似偶然,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商业智慧。他的成功证明,即使是最传统的行业,也永远存在创新和突破的机会。关键不在于做什么,而在于怎么做;不在于规模大小,而在于是否思考。
钱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