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两天一个38岁的读者留言,说公司裁员轮到他了。他叹气说,在公司10年,除了工资,什么也没挣到。
这就是中年最残酷的真相:你以为的稳定,可能一戳就破;你依赖的平台,可能说倒就倒。这十年,不是让你来混日子的,是让你来备干粮、当翘板的。
我发现,我们可能忽略了一点:
上班的本质,不是越工作越富有,而是“加速”走向职业尽头。
比如我一个同事认为自己能在公司混着到退休,于是贷款买了房。结果是自己被辞退了,房子还跌了。
再比如一些酒局,我们认为是在积累人脉,实际是消耗了黄金周期里的“生命”;
再比如熬夜加班赶项目,以为是在提升能力、展现价值,实际是在透支未来——35岁以后拼不过年轻人了。
这几年,听到越来越多原来的同事,刚当上管理层的年纪,身体一堆毛病。直到住院了,才瞬间慌张起来:
要是自己有个三长两短,孩子的教育怎么办?老人的医疗怎么办?老婆的养老怎么办?
所以,年轻的时候,特别是35-45岁的黄金十年,一定要注意身体资本——身体是1,其它都是后面的0。
你想让人生变成10、100、一个小目标,首先要保持住你的1。
一个好的身体,不仅让你心情愉悦,更能让你保持着正常工作,拿到现金流,否则一切“免谈”。
记住:健康不是选择题,是必答题。答错了,整个家庭都得跟着你扣分。
——早点领悟真相:不是工作需要你,而是你需要工作
别被“公司离不开你”的鬼话迷惑。地球离了谁都转,公司少了你照常开门。
职业之路上,真正可怕的不是你被裁员,而是除了这份工作,你一无所有。
很多职场人士,都有自己的“备胎”:业余爱好可以变成副业,工作经验可以做成课程,行业里可以做“中介”。
在“敬业”的同时,也要思考人生!我们职业的安全感,从来不是老板给的,而是自己挣的。
说得更直白一点:是价值赋予的交换权利!
所以不管自由职业还是上班,建议你每日思考:
我有没有价值?
我的价值能不能变现?变现多少?
能持续多久?怎么升级?
没有人生战略,就会被生活牵着走!而生活没有尽头,你的黄金时间却有限!人无远虑必有近忧!
——情绪自由,是中年人必须学会的自律技能
如果你还在为孩子的成绩暴跳如雷,为同事的一句话耿耿于怀!建议你醒醒:你的情绪可能不值钱,但你为情绪付出的代价很昂贵。
中年以后,“戒掉情绪”恰恰不是冷漠,而是懂得做“精力管理”,你的所有精力要么用来解决关键问题,要么用来规划未来。
否则,你的未来就有吃不完的“情绪债务”。
记住:能控制情绪的人不一定能掌控人生,但掌控不了情绪的人,人生一定很失败!
——提升你的认知水平,否则你的天花板就被固定了
很多人用“我都这个年纪了”当借口。35岁不是学习的终点,40岁更不是!
因为这时候,你才刚刚领悟到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,你做到了精力的精细化管理,虽然体能可能下降了,压力增加了,但同时恰恰是你做规划的最佳周期!
有可能是你人生的新一轮成长起点——因为最可悲的不是年龄增长,而是认知停滞。
你发现没?那些越是成功的中年人,越在学习上舍得投资。他们读书、上课、跨界交流、勇敢尝试。看起来闲得慌,但却不“油腻”,因为他们明白:时代淘汰的,不是你的年龄,而是落后的认知。
有句话说,时代抛弃你的时候,与你无关!大概就是这意思吧!
——如何认知“人脉”?
芳姐的认知是:
人脉不是你的资源,你才是别人的资源!
混圈子千万别到处“撒网”——因为人家若是不需要你,混100个圈子也没人想认识你。
真正的人脉,不是你去认识了多少人数,而是多少人愿意为你的价值“背书”。
聪明的你一定能想到:把自己变成资源。
所以35-45岁的黄金十年,有意识地夯实你的专业能力,接人待物上传播你的处事态度、积累你的信誉口碑,你就有了张“无形的名片”。
当你的技能、资源、认知积累到能给人带来利益,你的名声积累到人们愿意信任你,你就成了圈子里流通的“人脉”——人人愿意投资你,为你的价值买单!
所以,从现在开始,请记住:
时间是你唯一的货币,别挥霍在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上!
中年以后,时间比金钱更宝贵,注意力比时间宝贵!省着用,别胡乱用!
消耗式的社交,无意义的聚会,直接断了——地球没了你照样转。
你该像一颗行星一样自转:把时间留给真正重要的事——注意健康、陪伴家人、自我提升、从未来角度经营生活。
中年以后,最傻的是还在用时间换钱。变聪明的,学会了搭建系统,用系统买时间。
最后,你还要找到你的复利曲线:
这十年,最重要的不是赚了多少钱,而是找到能产生复利的方向。因为钱是价值的副产物,你的“价值系统”才是你源源不断赚钱的“金鹅”。
它可能是你的专业技能,可能是你的投资眼光,也可能是你的个人品牌。
就像滚雪球,找到足够长的坡和足够湿的雪,然后坚持滚下去。这才是中年人在35-45岁黄金十年最该做的事。
35-45岁或许不是危机,而是一个黄金窗口。抓住了,开启人生的下半场,人生曲线一路向北!
抓不住,浪费掉了,那就真的“这辈子也就那样了!”
芳姐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