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世界,就是可以正大光明作弊的。
而且,全是信息差、认知差。
我第一次对这事有认知,是2000年左右,在北大旁听。
当时六郎庄、八沟那边,住了乌泱泱一堆人,都是去旁听的。
我当时什么感觉?
我操,这不是作弊吗?
人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考个半死。我呢?一个三本的分数,压根不想去,直接就溜进北大了。
除了没那个学生证,该上的课一节没落,该泡的图书馆一天没少。
关键是,你接触到的人,你的视野,完全不一样了。
这就是最早的套利。
用几乎为零的成本,拿到了别人挤破头都抢不到的资源。
我再讲第二个作弊。
大概是2011年,我当时搞技术,有个习惯,遇到问题就总结,写成文章发出来。
技术圈子就那么大,慢慢有点小名气。
然后,一个大会邀请我去做分享。国家会议中心,号称1500人,实际怎么也得有1000多号人。
又紧张又兴奋。
我答应了。给了我两个月准备时间。
我怎么干的?
我花了一个礼拜,憋了个初稿。
周末,喊圈子里几个朋友吃饭。我没说我要去演讲,就是很正式地跟他们聊了一个技术主题,其实就是我准备的内容。
听他们反馈。
回去,又花一个礼拜,重新整理。
然后,我去车库咖啡,找了个房间,对着十几个人,又讲了一遍。全是随机找的人,当然,是我有意的随机。
又拿到一堆反馈。
接着,我又在论坛上,每周搞线下小分享,对着几十个人讲。
就这么反复搞。
等真正上大会那天,我PPT都没要,直接上台讲了两个小时。
结果是什么?
会后投票,我票数最高,最受欢迎。
从此,各种公司邀请,分享的价码也水涨船高。
我问你,我是不是当时水平最高的?
肯定不是。
真相是什么?
别人可能就花了两小时准备。而我,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,已经死磕了两个月。
我用两个月的笨功夫,伪装了两个小时的天才。
这就是作弊。
这个世界,只用你最牛逼的那一次来评价你。剩下的,没人关心。
这事对我的影响非常大。
我一度也很焦虑,看人家80后,戴志康、李想,二十来岁就风生水起,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废物。
后来有一天,我想通了。
世界只记得你的巅峰。
你20岁成功,牛逼。我40岁还没成,没关系。
只要我40岁开窍了,我干到60岁,干出名堂,那我的人生就是60岁才开始牛逼。没人会笑话我前59年是个屌丝。
所以,一条视频没拍好,反复拍。一篇文章没写好,反复写。
总有杠精会说,你高考能重来吗?创业失败了,公司没了,还有机会吗?
我告诉你,我跟你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。
我从来不打公平决斗。
我会主动挑选对手,主动发起战斗。
但打谁,什么时候打,我说了算。
平时练习,我专门找高手。听他们吹牛逼,看他们怎么干活,偷学他们的招式。
但真正下场干仗的时候,我从不和高手决斗。
谁弱我打谁。
各位,你能理解我的意思吗?
我看市面上,这个领域,谁做得最好?我觉得我干不过他,OK,我不碰。
我专门找,哪个领域,这帮人做得跟屎一样?
好,就打这个。
创业、做生意,就是专挑软柿子捏。
而且根本不跟你下战书,搞什么君子协定。直接偷袭。
你听懂了吗?
这就是我的作弊。
还有一种。
不是零和博弈的市场。比如写书、做内容。
市场足够大,你只要能做出好东西,就一定有你的肉吃。
那就可以反复做,持续做,一直迭代,直到搞出一个牛逼的东西。
所以,你们看我,一个观点,可能会反复讲。
讲得好吗?
不重要。
我现在做的所有事,发的每篇文章,录的每条视频,都只是草稿,都只是迭代。
可能几年后,你突然看到我的一个作品,觉得,哇,牛逼。这个观点怎么有点耳熟?
你回去翻,想找我以前的草稿,你可能什么都找不到了。
为什么?
因为当一件事我做得足够好,好到能成为我的代表作时,我会把以前所有失败的、幼稚的、不成熟的草稿,全部抹掉。
你看到的我,永远是我希望你看到的那个巅峰的我。
这就是终极的作弊。
紫菜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