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母亲文化程度不高,但她的口头禅,影响了我的一生,让我受益无穷。
随着社会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吃得饱穿得暖早已不是奢望,但母亲依旧保持她勤俭持家的好习惯。她常常念叨:“兴家犹如针挑土,败家好似浪淘沙。”记忆中,总是哥哥的衣服穿小了我穿,我穿小了的衣服裁剪成布片粘上米浆做成布鞋。唯有过新年的时候,母亲才会给我们置办一身新衣服。母亲说,新三年,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。在我家得到了彻底地贯彻执行。除了节流,开源也很重要。母亲春季忙采茶,酷暑熬薄荷油;金秋割水稻,过冬要砍一年的柴火,还要起窑烧炭用于来年烘烤茶叶。父亲长期在村委会任职,母亲便承担了大半农活。她带着我们兄妹,做四季农事,风里来雨里去。日子逐渐宽裕了,母亲还是舍不得乱花一分钱。
奇怪的是,母亲的“小气”和“抠搜”却是因人而异的,要是亲戚近邻需要借钱应急的,母亲从不推诿,总是慷慨解囊。每当我们表示不解时,她就笑眯眯地说道:“远亲不如近邻,帮人就是帮自己。”母亲是这样说的,更是这样做的。过年杀年猪的时候,母亲就会盛上满满大碗的年猪汤,叫我们兄妹送给村里的孤寡老人。叔伯婶娘,隔壁邻居,无论谁家有大事小事,母亲总是第一时间上门相帮,她的好人缘在四乡八邻中出了名。那一年,母亲摔折了腿,父亲因为风湿病没法下田。正是中稻收割的忙碌时节,望着金灿灿的稻谷,全家人都犯了愁。乡邻们于是利用空闲时间,你家帮忙割一块稻田,他家帮忙挑几担谷子,一千多斤稻谷得以颗粒归仓。母亲事后对我们兄妹说:“你帮帮我,我帮帮你,这样友情才能长久,你们两个千万别忘了乡亲们的恩情。”
因为家贫只上过三年小学的母亲,将读书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孩子们身上,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“三代不读书,不如一窝猪”。话粗理不糙。母亲说,读书能明理,读书更能让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去。小时候,我们在灯下读书写作业,母亲陪坐一旁纳鞋底。她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,读书要用心,千万别做睁眼瞎。后来,我们兄妹二人先后考上了中专,一笔不少的学费让家里犯了难。有亲戚在母亲耳旁嘀咕:“女孩子都是要嫁人的,念个初中,认得几个字,就可以出去打工了,读那么多书、费那些钱干嘛?”母亲不为所动:“男女都一样,女伢子更要读书。”在她的坚持下,家里千方百计凑齐了学费,让我顺利入学。
“吃得亏,打得堆。”这是我们当地的一句方言,也是母亲的口头禅。意思是说能吃亏才能团结别人一起共事。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理解别人,将心比心,学会包容。对于母亲来说,宽容大度不仅是一种品德,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。以前生产队里派集体任务,母亲从来不推诿,喜欢挑最累最重的活儿干。妯娌相处时,难免有个高低磕碰,母亲也从不放在心上。她始终淡然地面对这些看似不公平的事儿。这种处事态度无形之中也影响了我们。母亲说,遇事少争执,内心多欢喜。一句简单的话,就化解了身边一些烦恼事情。
读书不多的母亲,以她丰富的人生阅历成为我的良师益友,她的口头禅言简意赅,成为我家的良好家风,让我们终生受用。如今,我和我哥哥都生活幸福、衣食无忧。
作者:周小丽